不做品牌会毁了中国汽车⑩: 城里的人冲出去, 建更大的城
- 2025-07-19 13:24:23
- 581
钱钟书的《围城》是一部彪炳史册的现代文学经典,它最伟大的贡献是提出了“城里的人想逃出去,城外的人想冲进来”这一哲学命题,围城困境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。
眼下的汽车业就是一座围城。在油电切换的大时代洪流中,待着城里的传统车企想逃出去,在城外千里奔袭的新品牌们想冲进来。在产品定义权,舆论话语权,市场定价权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后,城里的车企急切希望洞察小米式的营销流量密码,希望掌握华为式的爆款打造能力,而城外的新品牌们则急切想扭亏为盈,想在产品品质和安全上补齐短板。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,2025年上半年,新能源汽车累积销量为693.7万辆,燃油车销量为669.3万辆。这个数字你是不是感觉不太对,你是不是觉得燃油车已经是少数派,感觉新能源汽车已经一统天下了。是的,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增长了40.3%,可以说是狂飙激进,但即便如此,它和燃油车的销量其实差不多,刚刚过了一半。
这还没说完。根据乘联会的数据,2025年上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160.2万辆,增程式车型销量为53.8万辆。这就是说,在600多万辆新能源中,还有三分之一是带发动机的插电和增程。严格意义上,即便到了今天,带发动机的汽车销量依然是不带发动机汽车销量的两倍。
上周,中汽协在上海安亭举办的年度汽车论坛上,被誉为“中国电动车之父”的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做了很重要的报告,用数字证明插电和增程的占比逐年提高。他的结论是: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是新能源技术和燃油车技术融合发展。
所以,你到底是在站在城里的霓虹灯下,还是站在城外的茫茫旷野中,都不要固步自封,都得努力学习对方,走融合发展之路。在万钢主席做这个报告的同一时间,乐道L90预售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上,蔚来掌门人李斌抛出了一个新观点,就是不理解大家为啥买增程。他说:“每天开车都要背着几百公斤的东西,这好像不太合算呀。”4年前,李斌也有个类似的发言,不理解大家为啥还买油车,就是为了闻汽油味吗?
这可能就是蔚小理三家中,为啥大家都替蔚来着急。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令人钦佩,就像不断向风车挑战的唐吉可德一样,但现实世界不属于唐吉可德。
在乐道L90预售前一天。极氪9X在乌镇举办了技术发布。这款插混SUV的产品负责人是极氪副总裁徐云,在问到坚持纯电技术路线的极氪为啥要做插混时,她回答说:“我只是一名汽车工程师,我的工作不是为自己造车,而是为用户造车,用户需要什么,我就研发什么。”
在上海举办的中国汽车论坛上,我遇到了广汽集团掌门人冯兴亚,这家曾经享誉盛名的地方国企正在经历改革的阵痛。他说之前学丰田,学本田,现在要学华为,学小米。为此,广汽导入了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花流程,并开展了以研发体系重组的深层次变革。
但即便如此,在当天论坛的主题发言中,他还是强调广汽始终“坚守着自己的坚守”,比如整车开发周期必须经过两冬一夏的严格验证、高阶智驾必须采用双冗余设计等,以求最大程度确保品质和安全。事实上,大多数新品牌的产品导入都太快了,所谓两冬一夏的产品测试都是在电脑上跑的。
今天,大多数传统车企的高管们都已经开设自媒体账号,勇敢的赤膊上阵了。尽管他们和雷军、余承东比,号召力有限,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但一味的等待是等不来泼天流量的,说不好,乱拳也能打死老师傅。
一汽奥迪执行副总李凤刚在众多企业家IP中是一位勤勉的创作者。最近,他发表的“为什么奥迪不用消费级芯片”收获了几倍于往期的“一键三连”。小米们包括特斯拉在内所用的消费级芯片不是消费者不在意,是没人告诉他们车规级比消费级到底高了多少个level,仅仅可靠性一项,缺陷率相差500倍,我不相信用户真的不在意。
城里的传统车企要冲出去,不是要放弃自己的根据地,而是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,建更大的城。城外的新品牌们要相信,流量红利总是有限的,汽车不是电子产品,更不是快消品。万钢主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,融合发展指的不仅仅是技术,还有品牌和造车理念。汽车业的城里还是城外,终究会殊途同归。
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