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战中国稀土, 美国又憋了个大招, 但对我们来说, 反而是好事一桩

  • 2025-07-24 13:47:27
  • 642

最近美国在稀土领域又有新动作了,据不少外媒报道,他们正铆足了劲推动一套独立的稀土定价机制,不光给国内的矿企提供实打实的价格补贴,还计划通过各种政策刺激产业投资。

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就是冲着削弱咱们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来的。不过啊,要是你真把这当回事儿,那可就输了,今儿我就跟大伙儿好好掰扯掰扯,为啥说美国这波操作,对咱们来说反倒是个好消息。

美国越折腾,越暴露自己的短板

美国这次推动独立定价机制,说白了就是想绕过中国自己玩。他们给国内矿企开出高价补贴,比如美国国防部就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价格采购稀土,差不多是当前中国市场价的两倍。

可这背后,恰恰暴露了美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致命短板。 首先,美国的稀土加工能力严重不足。虽然他们重启了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矿,但开采出来的稀土精矿大部分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。

就拿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来说,2024年他们生产了4.55万吨稀土精矿,可自建冶炼线只产出了1294吨镨钕氧化物,连总产量的3%都不到。

更尴尬的是,他们的分离工艺还得依赖中国的专利授权,单吨加工成本比中国高出30%-40%。

其次,美国国内的环保法规和高昂成本也让稀土产业举步维艰。开采稀土需要大量的水和能源,还会产生放射性废料,美国严格的环保法规让企业很难快速扩大生产。

而中国经过多年发展,已经形成了从采矿、冶炼到分离的完整产业链,成本优势明显。美国就算砸钱补贴,短期内也很难追上。

倒逼中国稀土产业升级

美国的这波操作,反而成了中国稀土产业升级的催化剂。咱们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能卖原材料的国家了,这些年一直在往产业链高端走。 一方面,中国在技术上不断突破。

2023年,中国更新了技术出口限制目录,把电池正极材料技术、稀土提取技术等纳入其中,进一步巩固了技术优势。现在,中国已经实现了稀土回收率95%的绿色精炼工艺升级,而美国企业还在为如何降低污染、提高效率发愁。

另一方面,中国开始从“量”向“质”转变。以前咱们稀土出口量大,但价格低,利润都被下游企业赚走了。

现在不一样了,咱们开始控制开采量,加强全流程监管,推动产业整合。2025年,工业和信息化部拟出台《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》,就是要规范产业发展,提升竞争力。

同时,咱们还在稀土的高端应用领域发力,比如永磁材料、新能源汽车、电子产品等,这些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占比越来越高。

全球稀土格局将更有利于中国

美国想通过独立定价机制削弱中国的影响力,可他们忘了,稀土市场是全球性的,不是他们一家说了算。

首先,中国掌握着中重稀土资源的绝对话语权。中重稀土在导弹、雷达、永磁体等军事和高科技领域至关重要,而全球90%以上的中重稀土都来自中国。美国就算能搞定轻稀土,中重稀土还得看咱们脸色。

2025年4月,中国对钐、钆、铽等七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直接戳中了美国的软肋。

其次,美国的盟友也离不开中国稀土。德国大众、宝马等企业虽然欢迎供应链多元化,但他们生产电动汽车、风力涡轮机还是得从中国进口稀土。

中国对符合资质的海外企业发放出口许可,比如宝马、大众就拿到了通行证,这说明盟友们根本没法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。最后,美国的定价机制反而可能帮咱们提升国际定价权。

他们给国内矿企高价补贴,短期内可能会推高稀土价格,但长期来看,市场还是会回归理性。而中国凭借全产业链成本优势,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出口配额、优化产能来稳定市场。

2025年6月,中国稀土出口量环比增长30%,上半年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1.9%,这说明就算美国折腾,咱们的稀土出口还是在增长。

结语

美国推动独立稀土定价机制,看似来势汹汹,实则是在暴露自己的短板。他们的高价补贴和政策刺激,不仅无法动摇中国在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,反而会倒逼咱们产业升级,巩固技术优势。

而全球稀土格局,也会因为美国的折腾,变得更加有利于中国。毕竟,资源可以被购买,但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是买不来的。美国这波操作,说到底,不过是给咱们“送助攻”罢了。

观察者网:挑战中国稀土,美国又憋了一招

澎湃新闻:特朗普放话想和俄罗斯达成稀土协议,但离开中国依旧无法提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