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链大模型赋能终端新生态 成都这场供需对接会透露哪些信号?

  • 2025-07-12 01:37:40
  • 926

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下,大模型要跑起来、更要用起来……如何走好大模型落地应用“最后一公里”?成为行业内外探讨的焦点。

7月10日下午,由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、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主办,成都市民政局、成都市慈善总会支持的“成都物联网智能终端行业应用沙龙—人工智能大模型供需对接会”在成都高新区AI创新中心成功举办。活动汇聚了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数十家高校院所代表,共探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智能终端融合的新路径。

“当前全球物联网产业正迎来“万物智联”的黄金期,中国已实现物联网连接数突破30亿户、市场规模年增速近20%的亮眼成绩,而四川作为西部物联网核心区,正以‘技术+场景+资本’三轮驱动构建独特优势。”成都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执行秘书长刘佳在致辞中指出,大模型技术与智能终端场景深度融合,才能让技术的“链”更紧、供需的“桥”更宽。

活动现场,多家企业分享了前沿技术成果,展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终端场景的突破性进展。成都明途科技副总经理严骊、智能终端产品专家孔云介绍,其自主研发的相关大模型已实现“智能体+元宇宙”深度融合,构建了支持多角色、多终端的虚拟社交与协作空间。考拉悠然销售总监何川称公司大模型已在森林防火、山体滑坡监测等场景落地应用。臻识科技项目总监胡达军展示的“大模型+边缘智能”创新方案,可覆盖智慧停车、城市治理、电力巡检等碎片化场景。

在需求方分享环节,四川大扶科技、四川艾贝斯科技、成都天润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提出了物联网安全电梯、智慧路灯、智慧教育等场景的技术需求。各企业深度交流后,多家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和技术适配,未来将形成更多“技术-场景-资本”联动的产业成果。

据成都市科技局,截至今年五月,成都已汇聚行业大模型企业62家,8个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,创新人工智能产品加速涌现。随着技术链、供需桥、生态网的持续完善,成都有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智能终端产业的创新高地。